從規劃亮點看雄安“未來之城”
——解讀之一
上圖 京津冀區域空間格局示意圖。新華社發
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樣板和標志。
10個篇章、2萬多字,一出爐即引起萬眾矚目。這張規劃“未來之城”的宏偉藍圖,描繪著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前景,凸顯著“雄安模式”的精髓。
契合黨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安排,提出了“兩步走”——到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的建設目標。
“組團式”格局:無單一中心、不攤大餅,城市發展富有彈性
未來雄安,整個城市將呈現組團式格局。
“雄安沒有單一城市中心,不會攤大餅一樣無序擴展。而是構建尺度適宜、職住均衡的城市組團。”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說。
提出,堅持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,統籌生產、生活、生態三大空間,逐步形成城鄉統籌、功能完善的組團式城鄉空間結構,布局疏密有度、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間。
雄安將呈現“一主、五輔、多節點”的空間格局——
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,呈組團式結構,形成“北城、中苑、南淀”格局。“北城”集中布局5個城市組團;“中苑”恢復歷史上的大溵古淀,塑造生態苑囿;“南淀”為臨淀區域,嚴控開發建設,塑造白洋淀濱水岸線。在起步區內選擇適當區域規劃建設啟動區,面積約20至30平方公里,重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。
雄縣、容城、安新縣城和寨里、昝崗,作為5個外圍組團,布局高端高新產業。
布局若干特色小城鎮和美麗鄉村。美麗鄉村規劃建設用地規模約50平方公里。
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朱子瑜介紹說,各組團之間,森林、濕地、綠地等藍綠系統環繞間隔,有明確開發邊界。功能相對完整,可滿足工作生活需求。
“新區規劃了戰略留白空間,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城市可持續發展預留了空間,使城市發展富有彈性。”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李曉江說。
鮮明“中國面孔”:不都是水泥森林,嚴格控制建筑高度
雄安新區將是“中國面孔”,規劃建設將集中展現中國建筑藝術的精髓。
提出,堅持中西合璧、以中為主、古今交融,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保留中華文化基因。塑造中華風范、淀泊風光、創新風尚的城市風貌。
高層建筑將受到嚴格限制。明確提出:嚴格控制建筑高度,不能到處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墻。根據城市功能布局和產業特點,在新區特定范圍規劃建設高層建筑,集中承載中央商務、金融、企業總部等功能。
雄安建筑將形成輪廓舒展、韻律起伏的城市天際線。“雄安沒有高樓大廈林立給人的壓抑感。”朱子瑜說,建筑既有古典神韻又具現代氣息,融于自然、端正大方,不搞奇奇怪怪的建筑。
雄安遵循平原建城、尊重自然的規律,建筑不照抄照搬,將有著鮮明“中國范兒”。新區新建住宅推廣街區制,這意味著雄安沒有封閉式大院小區。
作為主城區的起步區,將傳承中華傳統營城理念,營造布局規制對稱、街坊尺度宜人的“方城”,街坊呈棋盤式布局。規劃設計城市軸線,南北軸線展示歷史文化生態特色,東西軸線串聯城市組團。
建成后的城市,外圍林帶環繞、內部林木蔥郁,周邊淀區碧波萬頃,形成“一方城、兩軸線、五組團、十景苑、百花田、千年林、萬頃波”的空間意象。
熱門關鍵詞:城市立體綠化 立交橋立體綠化 垂直墻立體綠化 屋頂綠化 景觀立體綠化 道路立體綠化 水域環境生態修復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