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花野草不能“一拔了之”——廈門寶振科技
林地中的野花野草,只要用好了就是咱綠化的主力軍。5月11日,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稱,全市將科學應用林下野生花草,治理公園裸露土地,豐富地被植物種類,進一步提升北京公園綠地的景觀效果,充分發揮綠化的生態效益。 據了解,截至2017年底,北京市森林覆蓋率已達43%,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8.2%,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.2平米,而全市400多個注冊公園也成為了首都市民休閑旅游的好去處。 “頭上有鳥飛,林下有蟲鳴”。這是近年來市民走在北京市公園里,感受到的最深切的自然之美。而這其中,林下的野花野草可謂功勞不小。 解決綠而不活 作為公園綠地的底色,地被植物是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,其對防止水土流失,吸附塵土、滯納楊柳絮、凈化空氣、減少噪音污染有著非常好的效果。 “特別是各種野花野草,既不用澆水也不用施肥就能在綠地中生長,說明它們不但有著旺盛的生命力,而且適應北京的氣候環境,再加上不俗的景觀效果,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。”專家介紹說,科學應用這些“野花野草”,不但能豐富公園綠地植物種類,還能為各種昆蟲提供棲息條件,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,解決綠地綠而不活的問題。 “實現高質量的園林綠化,要求我們轉變建設觀念,過去綠化建設中經常要求清除林地綠地中的野草,而現在我們要把它們利用好、管理好,要用生態的方法解決生態問題。”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高大偉說,今后,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,科學選擇合適的地被類型和植物種類,合理利用林下野花野草,確保最適宜的地被植物用在最適宜的區域。 科學應用是關鍵“對于公園綠地中自然生長的野花野草,我們要根據生態和景觀需求,善加利用,做到適地適草。”高大偉說,為不斷提升公園景區的景觀水平,全市將應用優良野生地被植物,對公園裸露土地進行補植補種,“比如說,在郊野公園等需要天然景觀的區域,我們不但不能清理野花野草,還要采集它們的種子,根據需要適時播種,進一步挖掘這些野花野草的生態和景觀價值。”但是,不“亂拔”不等于“不拔”,“有些綠地種植了冷季型草坪,用來形成整體性的綠化景觀,而野草的生長不但會破壞景觀效果,還會影響草坪的正常生長,這時我們就要對野草及時清理。” 據了解,北京市將按照公園地被分級分類管理的要求,逐步用本地鄉土地被植物取代外來地被物種,增強公園地被植物的穩定性和多樣性,并通過科學的設計和應用,打造大尺度、色彩濃烈、有震撼力的綠化景觀,形成北京地區獨特的地被景觀特征。 私挖將被追責 春夏之際,正是各種野菜生長的旺季,部分市民也到公園中采挖野菜,對公園綠地造成損害。據悉,全市將加強對在公園內挖野菜行為的監管力度,保護公園綠地景觀效果,為市民營造良好的游園環境。 《北京市公園條例》第四十六條第二款和第五十六條第二款明確規定,在公園內損壞草坪、樹木將被城管執法部門處以50元以上100元以的下罰款。在此,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也呼吁北京市民,公園綠地是公共資源,私自進入公園綠地采挖野菜會破壞公共利益,希望首都市民能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綠化成果。熱門關鍵詞:
城市立體綠化 立交橋立體綠化 垂直墻立體綠化 屋頂綠化 景觀立體綠化 道路立體綠化 水域環境生態修復
Top